王福荣
王福荣,男,年龄42岁;1972年出生;大学本科;1993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医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达旗树镇城关镇卫生院内科工作。1994年—1995年,于内蒙古医学院内科学习深造一年;2002年—2003年,在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一年;2011年8月—2011年10月在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心内科介入治疗;2011年10月至今,在达旗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目前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从医20年来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默默无闻地从事着临床医疗、教学工作,踏实认真、朴实无华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他的工作信条;公平、公正、无私、忘我是他的人格魅力;学无止境、不断进取、做一名好医生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就立志把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医生”这一崇高的职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从小大夫做起,要一辈子做人民的“小大夫”。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积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领会医疗系统改革的精神。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坚持务真、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认真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中处处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永远把最困难、最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从93年至今,曾多次被评为旗卫生局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评为人民医院优秀工作者,曾多次积极参加鄂尔多斯市及达拉特旗旗委政府组织的医疗卫生下乡活动,深入社区,深入农村,为缺医少药的农民进行义诊。曾多次参加我旗组织的“医疗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指导卫生知识及医学常识。在99年的达旗四村段黄河大堤抢险过程中,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与解放军官兵日夜奋斗在黄河大堤上六个日日夜夜,为受伤的官兵包扎伤口,为休克虚脱的战士打点滴,受到旗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在举世瞩目的03年抗击“非典”战役中,更是冲锋在抗战前线,身先士卒,最终为我市抗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并被评为鄂尔多斯市“抗击非典”的优秀青年。曾多次参加自治区红十字会举办的志愿者培训班学习活动,学习成绩优秀,被评为我旗红会志愿者。2009年5月4日被评为鄂尔多斯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这也是我旗卫生系统多年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医务工作者。2013年又带领全体心内科人员努力工作,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心内科也被评为鄂尔多斯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在当前的医疗卫生改革的大潮中,争做排头兵,积极支持配合市委旗委的卫生改革工作。在临床工作中,他视病人为亲人,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经常采用谈心的方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困难,不仅为患者治病,同时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地配合医生治疗,他以一颗平常心,用真情为患者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身为科主任,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拥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拥有博大的胸怀,工作做分朴实无华,坦诚率真,一针见血,胆大心细,深得同事们的信任和拥护,以他的人格魅力感召着他身边的人。他常常教导身边的医护人员要有一颗爱心,爱事业、爱家庭、爱生活、爱病人,学会宽容地待人和事,遇事要换位思考,想做好工作首先要付出真情。在他的带领下,医护团结协作,和谐发展,使全科不仅是一个充满战斗力的集体,更象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无论那个职工是生病,还是家里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他就象一个标杆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身边的人,又象一个指导员用他的智慧才能为科室工作把关,他善于观察人和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与他合作过的医护人员都说:“跟他一起工作心里踏实”。在他领导下的病区,每年都超额完成医院各项指标,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还多次受到患者的表扬信和锦旗,多次拒收患者红包和礼品,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他立志做一名好医生的夙愿。
在工作上该同志努力钻研医学基础知识,深入探索医学领域奥秘。于1996年,作为旗医院内科骨干参加了北京阜外医院举办的CCS-2的大规模临床实践活动。该项科研活动旨在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及倍他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中的疗效。在两年的实验工作中,本人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投入到临床实验中,成绩显著。曾在省级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代谢综合症患者脂联素和hs-cpr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探讨》一文,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论文。《脑梗塞至唾液腺分泌障碍》、《硫喷妥钠在毒鼠强中毒中的应用》,被评为优秀级论文。自2011年以来,我院搬迁于新院址,购买心脏介入治疗仪,该同志被评为心内科副主任,担任心内科的介入工作。2011年8月至2011年10月曾到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心内科介入,回来后带领科工作人员独立开展了心内科介入工作,到目前为止,心内科团队可以独立完成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临时起搏器、永久起搏器的安装,此项技术可以完全和大的三甲医院在技术上接轨。2012年5月份,该同志带领心内科上报鄂尔多斯市卫生局关于重点学科的申请。2013年5月份,在我院被评为自治区三级医院时,我科又因在心脏病治疗领域在我旗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我心内科在鄂尔多斯市卫生系统中申报领先学科。
在工作实践中,深入患者,待患热情,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科学的服务,多次受到院党委的奖励,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近20年的工作中,每年接诊门诊患者7000余人,接诊住院患者数千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自觉地、积极地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以及收受红包等不良行为。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始终相信,个人所取得的微薄成绩,从整个行业角度讲,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培养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以及对于落后的农村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带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多年来一直积极地参加我旗卫生局的医疗培训工作,曾多次给农村医学工作者进行授课讲学、业务培训。曾多次到白泥井展旦召卫生院义诊,通过网络和基层卫生院进行业务交流、患者会诊等工作,受到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欢迎。2013年在内蒙古卫生厅厅长毕力夫同志考察我旗卫生工作时对王福荣网络会诊义诊等工作给予高度肯定,鄂尔多斯报曾对王福荣在偏远山区义诊等工作给予了报道。在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积极带领全科工作者进行捐助,以献出自己的爱心。他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豪言壮语,他的工作中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是那么地平凡,就像沧海一粟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更加深入的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医疗卫生改革的大潮中,更加努力地工作,回报党回报社会,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秀的服务,充分弘扬白求恩精神,为创造一个和谐的医患新环境而奋斗。以他的信心、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他的作风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内涵。
杜占春
为了农民的利益,他选择的是这块他深爱的土地;同样是为了农民的利益,他选择的是风吹日晒;还是为了农民的利益,他选择的是呕心沥血、劳碌和奔波。他不为名利所动,不为繁华所诱,不为亲情所牵,他用自己的热情,肥沃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怀着挚爱和深情,走进农民心中。他,就是达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农业推广研究员、2007年2009年分别获得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粮食生产工作先进个人杜占春同志。他一直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该同志立足本职,面向农户,不断进取,常年工作在田间地头,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生产指导能力,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狠抓科技推广和科技示范,不断创新服务体制,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精心组织、科学指导 科技推广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精准且难度较大的工作,进驻村社后,他为建立科技示范村,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进“科技入户”;加强农村牧区生产和农牧民生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信息入户”;充分利用休息和晚上的时间拟定工作方案、试验方案、撰写培训材料,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常常因为一个工作上的思路要找几个科技人员坐下来详细研究一番。为了办好每一次培训班,他常常有针对性地拟定培训材料,并且亲自编制了技术宣传资料为学员细致讲解。经统计,每年他亲自参加讲解的培训班有十多期,培训人员1100多人次。培养了一批科技带头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加强技术引进和扩散 加强技术转化和创新,培育发展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2009年达拉特旗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以来,杜占春同志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巡回指导,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按照“办小班为主、讲实用技术为主、以培训农民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新方式开展培训;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编发广播电视节目、举办讲座、播放录像、编辑板报、编印技术手册、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手段开展技术指导;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村、技术培训直接到户、技术指导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四直接”形式,使技术入户率达到100%。同时他在项目区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动员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高产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作用,增强广大农牧民学科技、用科技和传播科技的自觉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次,培训农牧民2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份册。示范区建设严格按照重点建设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进行。经区、市、旗三级农业专家对国家级示范区进行了测产,较当地前三年玉米产量增产103.1公斤,平均增产16.6%。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重点推广玉米“一增四改”及节水灌溉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在各示范点上培育了一批玉米生产大户,从而推进了玉米种子统供、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和机械化作业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使我旗的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配方施肥、节本增效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精准且难度较大的工作,项目开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充分利用休息和晚上的时间拟定工作方案、试验方案、撰写培训材料,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常常因为一个工作上的思路要找几个科技人员坐下来详细研究一番。为了办好每一次培训班,他常常有针对性地拟定培训材料,为学员细致讲解。经统计,他亲自参加讲解的培训班有21期,培训人员1200多人次。在布置肥效试验时,他特别强调肥料效应试验应在选地和施肥上下功夫,应精确把握,严格土样采集标准,同时根据每个科技人员的特点,对我旗玉米和甜菜两大主导作物的试验作细致布置。深入基层、精准把握技术环节。他经常深入基层各镇采样工作组,实地检查指导、规范采样标准、进行实地现场操作,及时纠正不合理做法。他常对工作人员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是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我们的衣食父母。该同志非常钻研业务,他的案头堆满了全区各地土肥图书,为了分析研究本地施肥参数、地力评价及科学施肥技术,他大量翻阅了各地文献,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当地栽培水平、习惯的施肥方案。在具体工作中,他严格遵照农业部下达的工作方案和技术环节,以身作责,并严格要求每一位下乡科技人员对每项技术环节严格定位,精确实施。他常对人们说:我要借项目东风带出一支精锐的、用之能上、上则能战的农业土肥队伍来,为我们这一方父母尽一份孝心。在今年的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期间,数不清他下了多少次乡,而且每次下乡他连续几天都不回家,全旗90多个试验他都要亲自察看苗情、长势,每个施肥关键时刻都要马不停蹄地查看施肥是否准确到位,有时为了防止农民在空白区偷施肥料,他总是要耐心地组织农民进行细致地解释、开导和教育工作。由于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损失了9个试验,他惋惜地说:明年一定要补上缺损试验。采集土样期间,他穿梭于各采样组,深入到采样一线指导采样工作:从采样点的分布、GPS定位、采集方法、采集深度、混合度一直到土样风干一系列技术环节、农户调查表的规范填写等等,他都要现场说教,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任何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在没有试验数据的条件下开方确实不易,但在他的带领下,根据他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刻苦钻研再加上实际调研,他及时组织试行项目户进行培训、同时登记造册,在没有确定供肥企业的情况下组织农民自己配制主要肥分比例及施用方法,他说:农民现在的施肥习惯很不合理且肥料浪费多,我们应该试一下。这一举动极大地激发了项目户及周边群众对测土配方的兴趣,深受广大农牧民的大力称赞。
准确测报,科学防治 在近年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测报工作工作量大,时效性、准确性要求高,稍有疏忽或技术指导不力就会造成大面积减产。作为全旗测报工作的带头人,他首先提前制定好工作计划,在开展工作中,严格要求,身先士卒,认真调查,并做好数据汇总整理和分析工作,在生产关键季节,放弃节假日,年田间调查达150余次,白天下地调查,晚上整理数据,撰写情报,年审核撰写情报30期以上,即使难得有不在田头的日子,也是召集基层人员商量了解情况,制定策略,每次防治策略的制定都经过多次多点实地调查,每次防治后实地调查进行客观绩效评估,有效地指导了本地区农作物的病虫害预防工作,使达拉特旗在近两年的植保工作中取得了较大成效。在草地螟大爆发的情况下,由于测报与防治及时,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我旗粮食产量仍然持续增产,确保了农民增产增收。
积极引进新农药、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 杜占春同志积极参与引进多项植保新农药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同时主持参加了全区有害生物(达旗)疫情普查、监测及控制技术推广等多项目课题的研究推广工作,在生产中确保将危险病虫害控制在成灾之前。担任科技入户指导工作多年,不仅指导好自己负责的示范户的植保防治技术,还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为专业户、村级植保人员进行培训,带领植保测报人员群策群力,准确指导,加强防治,将重大灾情控制在灾害允许范围之内,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奉献作为一个植保人的一份力量。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他始终坚持农、科、教的有机结合,加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始终坚持技术的综合配套,应用典型事例的宣传、示范样板的带动、建设效果的促动。激发农民学习的自觉性;跟踪企业与农户对接、跟踪产品服务、跟踪效果调查;通过讲技术,让农民有效的理解技术,促进服务到位,积极倡导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效运行机制。
杜占春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该同志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节水农业、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等工作,每项工作都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他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治学上也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业务。他给自己约法三章:每天看一小时的专业书籍,每天收集一次农业信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该同志多次获得了市旗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在农业科技杂志上发表各类论文如《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草地螟发生与防治》等十多篇。
李智华
1998年带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和向往,我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和爱人一起被分配到达旗乌兰乡中学任教,面对渴求知识的一张张十五六岁中学生稚嫩的脸庞,面对校长求贤若渴的喜悦,面对乡亲憨厚朴实的关怀,作为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顾虑的不是简陋的衣食住行,破旧的桌椅板凳,远离家的思乡情切,而是怎样用我的所学,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乡中学也有优秀学生。于是精心钻研教材教参,用刻笔一字字地在油印纸上刻练习题,缺历史音乐老师兼课去上,帮孩子们精心排练课本剧、表演广播体操,星期天走上三五十里去特殊孩子家里家访,从陌生到熟悉,从茫然到条理分明,无论是教学的成长抑或是人生的丰富,我都要感恩这一片不算富庶的土地,是这一段基层教育的锻炼,让我不畏惧困难,不抱怨现实,以对学生爱的态度全心全意来教书育人,来生活成长。
2000年,我凭借讲课优异成绩踏入了达旗一中的大门,面对达旗的最高学府,面对学历、学识相差悬殊的同事领导,我加入的喜悦马上被压力和挑战代替,只有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勤于请教才能立足、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于是,每天早自习去班内督查记诵,每节课检查记诵,要求学生每天摘录美文佳句,在多媒体还没有普遍应运的条件下,一节课有时写十几张幻灯片投影胶片,终于在一年的辛勤付出之后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在期末学生对老师的测评中顺利晋级,跻身次重点班行列。学生的素质提升是对教师学识修养潜能的现实挑战,只能恶补,只能严厉教学要求,只能一教到底。2003年,即使面对非典,高考紧张备战的实施也没有因此而中断。最终,所带两个理科重点班以仅次于火箭班的优异成绩笑到了最后。
也基于这样的工作经历,2003年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我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成为了一名班主任。从不自信能当班主任到自信不可能当不好班主任,其间走过了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历程。人生没有若干个十年,但对于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投入到十年的班主任岗位上,虽历经辛劳、委屈、幸福和烦恼,但至今回味起来,仍无怨无悔。是领导的栽培和提携成就了我的成长成功,是优秀的学生促成了我的提升和飞跃,是家长乃至社会的厚爱给予了我无限的关怀和呵护。
2005年,我有幸被选拔为火箭班班主任,这是达旗一中每一个老师的梦想,教全旗最优秀的学生,现在在这个岗位上走过了9年的历程之后我可能有一点自信,我有能力带这样的拔尖学生,但当初应该感谢的是领导的信任、家长学生的信任。面对众星云集的火箭班,我也有夜不能寐的焦虑、也有犹豫不决的畏首畏尾,但真诚做人、全心教书、热爱学生、造福社会的职业准则给我打了底气,精讲不厌其深,拓展不厌其广,开放不厌其杂,严谨不厌其详。优秀的学生有无限的精力和接受消化知识的能力,老师没有广阔如海的胸襟气度、知识眼界,不足以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语文学科来说,以课本为纲,以自读课本为基点,在古今中外的先贤圣哲之间游走徜徉,阅尽天下经典,汲取思想精髓,含英咀华,提升人文素养和学养品位,这是教语文和学语文的化境。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辛勤付出在2009年的高考中得到了丰硕的回报。在语文科目上甑乾龙、高小龙、周婷三位同学在高考语文科目上分别取得133、131、131的优异成绩,位居全市单科排名优异行列。在2008年高考中,所带学生王然琛以667分获全市理科第三名,考取上海交大,吕曼以663分考取浙江大学,郝恩琪以655分考取中国人民大学。韩超以648分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取香港大学研究生,刘星洋以647分考取哈工大,苏小龙以626分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现留学英国。
2011年所带高三(10)(11)班在2011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杭天宇以639分考取浙江大学,杜涵宇以632分考取中国人民大学,魏子豪以627分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越以620分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远以615分考取中央财金大学,刘向阳以613分、齐娜以610分考取哈尔滨理工大学,杨子以605分考取南开大学,杨悦以608分考取中国政法大学,张瑞以606分考取西北工业大学。
2012年所带学生李之尧获全市高一统考第二名
十年磨一剑,教书育人非一日之功,走过16年的教学生涯,已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轻狂少年。年届不惑,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更多的是一份历经岁月打磨的责任和良知,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育需要坚守的态度。从开始的教好一个学生到如何教好一个班的学生,从教好一篇课文到教好一本书,从教好一节课到教好高中三年,我经历了眼界的开阔、技能的历练、教育的升华。教育没有尽头,但教育的意义就是发现美,追求真,塑造人。劳累和辛苦过后,收获丰盈,风景无限,学生的关爱、家长的感谢,荣誉的肯定,都让我觉得所做平凡,收获可贵。
真诚感谢达拉特——我的第二故乡,是这里的父老乡亲信任我,将孩子交与我教育,成就了我的满园桃李;真诚感谢鄂尔多斯——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成就了我的教育梦想。真诚感谢在我教师生涯中每一位给予厚爱关怀的领导、老师、朋友和家人,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我深信自己今天的成绩来自时代机遇,来自社会扶持,来自领导提携认可,来自家长学生的包容肯定,来自家人的鼓励支持。我更愿意做教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铭记自己的职业使命,在教育的大家庭中奉献自己的能量,展现教育的魅力,教师的风采。作为千千万万敬业奉献教师中的一员,我深知自己的幸运,充满无限的感激,我将一如既往,以这份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做一名最美人民教师,铭记感动,不辱使命。
吴建军
选择了人民警察就选择了奉献社会、承担责任,选择了派出所工作就选择了“苦”、“累”、“忧”和“繁”、“锁”、“忙”。吴建军就是一名从警十七年的派出所民警。
吴建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12月14日生,大学文化,三级警督,达拉特旗公安局树林召第一派出所所长。
一、扎根基层、开拓创新,工作扎实突出
一九九七年吴建军从内蒙古司法学校毕业就被分配到达拉特旗公安局呼斯梁派出所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派出所工作。十七年来,吴建军共在六个派出所工作过,户籍内勤、治安内勤、外勤、办案民警,农村派出所、城镇派出所,治安派出所、公安派出所都流下了他的足迹,现在吴建军已经是十三年的派出所所长了。派出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派出所工作完全可以用繁杂、琐碎、辛苦、劳累、奉献、责任重大、默默无闻等词语来形容。但是十七年来吴建军从来都是用笑脸、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接工作、面对生活。就拿吴建军现在所在的树林召第一派出所来说,树林召第一派出所是达拉特旗管区最大、辖区治安最复杂、成立最早的派出所。辖区实有人口多、流动人口多、上访人员多、单位多、警情多、案件多、群体性事件多,吴建军作为树林召第一派出所所长可以说担子重、任务重、责任重大。五年来,吴建军团结带领全所民警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合理分工、准确定位、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基层基础工作方面,以社区女子中队和内保中队为基础,一方面全面收集人口、单位、案事件、社会动态等各方面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基础工作全面提高辖区的防范能力和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管控能力,最终以基础工作服务公安实战为目的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治安管理方面,以天天严查、天天严管的思想为基础,全面强化对行业、场所、单位的管控力度,防发案、控事故。在案件查处方面,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的,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为基础,以打击苗头性、倾向性、严重暴力型、多发性、涉众型违法犯罪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打”“防”“管”“控”能力和水平,建设和谐稳定社区。现已取得达拉特旗公安局目标责任制考核优胜单位五连胜、二0一三年自治区执法示范单位等优异成绩,取得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执法质量考评双丰收。吴建军本人也获得“自治区公安系统人民满意民警”、“鄂尔多斯市亚艺节安保先进个人”、“鄂尔多斯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等荣誉,并多次被达拉特旗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作者。
二、教育引导、关心管理,队伍团结向上
达拉特旗公安局的民警都知道吴建军带出的队伍从来都是团结、向上、具有良好战斗力的代表。尤其是吴建军任所长后所在的单位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普通民警都能够团结、合作、奋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做法是:用严谨的制度约束人,用严肃的纪律管理人,用严格的态度要求人,用严冬的温暖关心人,用严师的作风教育人,用严厉的责任追究人。最终达到队伍无违法违纪,无信访案件,保证队伍纯洁、稳定、团结向上。
三、严格执法、善于调解,辖区和谐稳定
执法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严格执法是合格公安民警的标准,调解纠纷是公安民警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郭声琨部长“三懂三会”的内容。吴建军就在严格执法上把握的非常准确,在调解工作上具有特殊本领。以二0一三年为例,树林召第一派出所接处警5164起,立治安行政案件456起,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和上访案件209起,处置非正常死亡案件7起。在目前执法环境日益恶化,群众要求迅速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更高的情况下。严格、依法、规范处置这么多警情和案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这些案件中有因征地拆迁、企业转制形成的上访案件,有农民工讨薪等群体性事件,有非正常死亡等疑难复杂案件。吴建军每日关注上一日的发案情况,并给予办案民警有力指导,遇有疑难复杂案件就亲自上手、亲自调解,所有群体性事件都是亲自出警、现场处置。二0一三年七月在调解黄XX非正常死亡案件时因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又是蒙古族,如果案件不能及时调解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群体性事件,同时有可能被炒作为民族问题。吴建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提早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抚慰死者家属情绪,同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并在调解案件方面做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在黄XX准备出殡的前夜三点多将此案成功调解,双方当事人都表示满意,有效化解了一起群体性事件。像这样的案事件吴建军每年都要处理上百起,农民工因讨要工资跳楼、因民间借贷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各种上访案件吴建军都能有效化解、有效控制,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又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警民关系。
四、热情服务、热心为民,群众认可满意
吴建军的服务和帮助理念是:只要手续齐全的事项保证一次办成,手续不全的事项保证一次告知两次办成,凡是不出原则可办可不办的事项只要群众有要求就为其办理,凡是群众求助、救助的事项要尽最大可能为其办理。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到第一派出所办事的群众都不可能遇到刁难、推诿、扯皮等现象,更没有“冷”“硬”“横”“推”等态度。凡是到第一派出所要求救助的群众也都没有空手而回、失望而归的。同时,树林召第一派出所和吴建军还积极救助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张福宏和杨憨楞就是我们的长期救助对象。热情、热心换来的是群众的认可和满意,五年来树林召第一派出所辖区不但社会治安平稳、有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不断提高。十七年如一日,吴建军付出的是辛勤、汗水和智慧,收获的是千家万户的安宁、人民群众的满意、各级领导的放心,他知足了。但是未来的路还很难、很长,他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希望他继续一往无前,为了辖区的稳定、为了百姓的满意做更多的事、办更多的案、创造更好的业绩。
吕艺
筑路人的风采
-----内蒙古万通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吕艺的先进事迹
有人说,这个时代懂得奉献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可我却认为正是这个时代才体现出真正奉献的人们。
做为一名普通的筑路人,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付出。我们的筑路人,为了筑路事业天南海北的奔波,一声令下,背起简单的行装,带着嘱托,带着期待,远离家人去开拓通往幸福的路,万通路桥集团的总裁吕艺就是这样,他就是靠修路起家的,十几年来,他带领着他的团队遇沙穿沙、遇水架桥、遇山削平,不仅为社会修通了不少通向富裕的幸福之路,也为自己修通了走向成功的卓越之路。
修路中没有都市的喧闹,没有村庄的炊烟袅袅,更多的是寂静的天空和无边的沙漠,数九严寒,大漠中,天堑中,山川里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灼热的阳光下和着满天的风沙;吵闹的机械声和着坚实的步伐;脚下高温的沥青和着头顶的烈日……他们没有一丝怨言,每个人都怀着踌躇满志的心情工作着,一步步开拓着脚下的路,恨不得时间再快一点,路再短一些,此刻没有人能够明白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是对家人的那份思念?是对孩子的那份承诺?还是对喧嚣都市中那种华灯初上的景色依恋?
正是有这种卓越的追求精神,才有乌漫线、莎德线、棋碱线等黑色油路的开通,也正是有这种奉献精神,才又培育出万通的房地产事业。
为了公路事业,吕艺作为一名筑路人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他放弃了多少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受到了家人多少的埋怨,多少次孩子问道:“爸爸,什么时候带我也去玩玩呢?”“没问题,有时间就去”,简单的一句话“有时间就去”,可是什么时候才算有时间呢?一句简简单单的承诺让孩子兴奋了好久,可是却从未兑现过,这就是万通的筑路人,为了工作经常用善意的谎言应付孩子的请求。
当一条沟壑变成坦途,天地一线的地方出现一条黑色轨迹时,我们可敬的筑路者那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谁知道这笑容里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汗水和心血?什么是知足?这就是!一条平坦的大道,一条连接财富的枢纽在他们手中终于开通了。一粒砂石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成千上万颗砂石的组成,又是怎样的一支队伍?我们的筑路人正是用这样的方程式铺展着公路的平坦与宽畅。这其实就是一种奉献,一种默默无闻对公路事业执著精神的写照。
我们既然选择了公路,就要懂得“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奉献是实现人生飞跃的起点”的真正含义。当所有的努力结出硕果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与努力,卷起裤角汗流浃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也是筑路人简单但又无悔的奋斗人生。
也许没有一个人能够记住这里的每一位筑路人,但是当他们的脚踏上这宽广的大路时,应该记得,这里曾经没有路,因为这里曾经驻留过一支筑路者的队伍,他们用朴实描绘出筑路者平凡的人生。
我们的行业正需要这样的奉献精神。因为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新的拼搏与奉献在等着我们,因为我们的事业,也正需要我们这种“铺路石”精神,才会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铺路石”精神,其实就是奉献。这些年,经过历练的万通集团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由路桥逐步发展为煤炭、房地产、农牧业、文化产业等的综合性企业,成为一家在当地较有影响的企业。万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这些年用于各类资助的款项累计近亿元。自己想当老板一直是吕艺的梦想。现在他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了,可他又时时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盘算着如何让他们尽快脱贫?更想让当地老百姓跟着他过上好日子。这些年,他掏钱为家乡修“村村通”小油路13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为家乡建敬老院解决了106位孤寡老人的住有所居;建设幼儿园让120多名学龄前儿童享受到了同城里的孩子一样的待遇,无论是老人和孩子实现了衣食住行全部免费;为父老乡亲们建设了新农村住宅楼,104户老乡免费入住;富裕起来的吕艺忘记社会,2006年以来他共出资50多万元资助家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不仅圆了他们的读书梦,而且让他们都顺利升入了大学。一件件一桩桩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有人给他大概地估算了一下,这些年他回报社会的资金达一个亿。面对许多人的不理解,他却极为平静地说:“没有乡亲们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乡亲们的事我怎能不放在心上呢?”。吕艺本人这几年也多次获得上级部门颁发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尊师重教优秀个人”、“诚实守信企业家”奖状和证书。
刘红梅
刘红梅,女,汉族,生于1972年5月4日。现任鄂尔多斯市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9年涉足鄂尔多斯农业以来,她首先致力于当地的种植结构的调整,转变农民的种植观念,把农民从以前粗放的大田种植逐步引导向精细的蔬菜种植方向。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当地农户的蔬菜种植。她从统一蔬菜种植的品种入手,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免费植保、统一收购。
“蔬菜产业引路子、鼓了农民钱袋子”、“红梅是个热心肠”这些朴实的话语是农民对她的赞誉和评价。她从一个农业方面的“门外汉”到现在有1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带动580余户农民种植蔬菜经历过许多坎坷。刚开始农民不了解蔬菜种植的好处,她就逐村、逐社、逐户进行动员,为了打消农民种菜的后顾之忧,她首先赊销给农户种子、秧苗、肥料,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她还给农户承诺如果种植蔬菜的收入达不到种植大田的收入公司将农户的亏空补足。2012年因蔬菜市场行情及多方面的因素,很多农户种植蔬菜的亩收入不及种植大田的收入,她就从公司的基本建设经费中挪出360万元给予农户补偿。
蔬菜种出来了就需扩大收购客户,她走山东上河北去陕西联系客户,所有引进来的客户她都以最大的优惠条件保证客户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就解决了蔬菜卖难的问题。
随着蔬菜种植效益的逐年增加,农民对蔬菜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户为了扩大再生产急需资金上的支持,她就协调国开银行、包商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给农户以公司的资产担保贷款,解决了农户想种不敢种、想种没钱种的顾虑。
通过几年的辛勤努力,刘红梅掌握积累了宝贵的种菜经验,并通过蔬菜种植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09年,已不满足单一简易冷棚的蔬菜种植的刘红梅,个人投资3000万余元,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新建了两座占地5600平米的蔬菜保鲜库和15000平米智能日光温室,在她的带动下,2013年达拉特旗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原来增加了30%,为发展鄂尔多斯市的蔬菜产业带了一个好头。2013年3月,刘红梅适时进行菜苗移苗定植,经过精心管理,青椒、尖椒开始大量结果,早熟的果实爬满枝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刘红梅的露地蔬菜种植由于管理到位,各种蔬菜长势喜人且早已定单销售一空。谈到当年的收入,刘红梅高兴的说:2009年,我开始尝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大胆尝试新技术,使得蔬菜产量高、质量优,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让我自豪的是我的青尖椒还远销国外。 从2009年至今,由于工作突出她的企业被评为“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鄂尔多斯市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红色的荣誉证书如一面面旗帜时刻激励着刘红梅,使她身感工作压力巨大,但同时她对今后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刘红梅说;这些年,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市、旗两级政府给予了我很多荣誉,荣誉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工作,特别是作为一名蔬菜种植致富带头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鄂尔多斯市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亚民
新能能源有限公司气化车间工艺技术员李亚民,于2006年毕业,加入新能能源有限公司开始了工作生涯。参加工作以来,不管在什么岗位,李亚民都以一种严谨和坚韧的态度工作,事事争先做表率,工作现场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见李亚民的身影,他不怕苦不怕脏,经常干活干得像个泥人似的站在大家面前,他总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李亚民,爱岗敬业,攻坚克难,努力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力争完成各项任务,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公司的技改技措项目,为生产稳定运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入司至今,他已由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成长成为气化车间的一名技术和管理骨干。在这八年里有艰辛,也会因为成长而满心欢喜。在李亚民心中,永远都是工作第一,为了工作李亚民几乎很少回家,想家了就多打打电话,问候一下年迈的父母,在家时只要工作需要他就会立即赶到公司上班。
气化车间是公司生产的“心脏”,气化装置工艺复杂、操作极其严密是在高温中压下操作,所使用的原料煤为可燃性物质,原料氧为高浓度的纯氧,是助燃物。产品煤气及付产物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装置中还使用了氮气、蒸汽等危险性介质。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以及窒息、中毒、灼伤、中暑等职业危害。因此在设计、安装、制造以及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气化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三废排放要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按计划检修每月要检修一台气化炉,气化炉完全检修完需要9-15天,在这9-15天内检修项目拆检和复位共计100项左右;清洗项目共计清洗时间为8-9天。整体来说气化车间在正常下,每个月都有一半时间在检修,每天都要维护生产。由于设备故障和全长晃电,就会使工作量大大加强,出现气化炉单系统(A/B/C)套连续检修和几天不分昼夜的工作。每次开车需要确认的手动阀门300多个。无论是水汽车间、电气车间、空分车间、合成车间有大的波动,都对气化车间有影响,一旦严重都会引起气化炉停车。为了生产能够更加稳定,李亚民刻苦的研究操作规程,向有经验的师傅虚心学习,边学边干从中吸取更多的经验。参与公司相关技改技措项目,采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公司生产运行面临的问题。配合领导,加强车间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为生产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一直以来每逢气化炉开停车,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他都会到现场指导和学习。
1. 2009-2010年,担任班长期间主要工作事迹:
(1)气化框架东侧管廊密封水管线刺漏,现场迅速停冷凝液泵、锁斗循环泵、激冷水泵和破渣机,避免了车间关键机泵的机封和填料大面积损坏或刺漏。
(2)P2001A(冷凝液泵)机封刺漏,现场环境温度较高并且有毒,可见度较差,凭着对环境的熟悉启动备用泵P2001B,几个人轮换佩戴氧气呼吸器进入变换泵房成功关毕P2001A(冷凝液泵)进出口阀。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促使变换退气,造成后系统停车,在他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下,避免了因泄压再并气过程所需时间长,从而耽误产量,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3)低压灰水泵到除氧器管线法兰刺漏,几个人轮番上阵将阀门关毕,成功避免了气化炉停车情况的发生。
2. 2011年度主要工作事迹:
2011年李亚民成长为一名工艺技术员,主要负责管理气化车间所管辖的渣水框架、变换工段和火炬系统,间接负责管理煤浆制备一区、二区和气化框架。
(1)由于E2001、E2003、E2004三台设备内换热管泄漏较多,已无法运行,在2010年11月换完E2001、E2003、E2004后,新设备的维护和稳定操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李亚民像车间领导请教,通过不断的现场分析研究,他编写了设备操作规程并规定了各项操作指标,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2)2011年5月公司组织大检修,更换变换炉触媒工作是大检修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顺利完成检修任务,李亚民带领车间其他员工连续加班加点,累了躺在现场休息一会,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经过6日的奋战,成功完成了组织变换炉触媒更换硫化工作,为大检修提前开车作出贡献。
(3)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因素的排查与解决
2011年,车间V1309渣水除氧器补水困难且震动,X1307沉降槽搅拌器需更换和P1306高压灰水泵急需大修等问题成为影响生产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他通过分析与现场检查,与领导沟通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将除氧器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先后安排了沉降槽搅拌器的更换和高压灰水泵的大修工作,解决了由设备带来的种种问题;为以后气化炉的先开后停工作打好了基础。3. 2012年度主要工作事迹:
2012年上半年李亚民主要负责渣水和火炬工段的各项工作,为大检修做准备工作,为装置检修后稳产、超产运行打好了基础;加强水系统管理,为系统长周期运行打下了基础;下半年主要负责气化工段的各项工作,做好气化炉计划开停车和停车后的检修、清洗等工作。他与技术组伙伴一起组织开停车工作,保证系统开车一次成功,停车安全平稳。与此同时,全年配合车间领导抓好班组建设。
(1)为了使公司计划大检修工作顺利完成,李亚民大检修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编好工艺清理方案和相关技改技措方案,提前准备好各类检修用品,做好检修期间人员配置、安全教育和后勤保障工作,保证各项检修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大检修期解决了影响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改造工作(火炬点火装置的改造、除氧器汽包旋流管孔径加大的改造等)。
(2)水质是影响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水质问题是车间领导很重视的工作,也是李亚民2012年的重要工作。他每天对水质进行观测,根据分析数据和对水质观测情况对药剂进行调整,不断的进行絮凝剂实验了解药剂性能,并对影响水质的管线进行改造,消除各种影响水质的因素。通过不断的努力,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
2012年度经历了系统停车大检修、气化炉开停车个28台次。2012年度完成除氧器补水管线、旋膜管内壁孔径和填料固定板的改造,解决了气化炉倒炉时,三台气化炉同时运行除氧器液位较难控制的问题;完成影响系统水质管线(渣池泵、滤液地下槽泵)的改造,解决了影响灰水浊度的问题;完成了火炬点火装置的改造,保证火炬安全运行;完成气化炉排黑水管线的改造,解决气化炉开停车切水时的不安全因素。
4. 2013年度主要工作事迹:
2013年李亚民继续负责气化炉计划开停车和停车后的检修、清洗工作,气化框架管理,大检修的准备工作,加强水系统管理,配合车间领导抓好班组建设等工作。
2013年,李亚民配合车间领导,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采用工艺优化和管理加强等举措,延长了气化炉运行周期,气化炉开停车由2012年的开车28台次和停车28台次减少至开车18台次和停车18台次,从而降低了检修费用,节省了由于开停车所造成的不必要消耗。
(1)由于气化炉合成气出口堵塞,造成气化炉的渣口压差大,从而造成气体成分不稳定,影响后系统生产运行,他对气化炉合成气出口喷淋水进行了改造,通过改造顺利解决气化炉合成气出口堵塞的问题。
(2)在设备运行情况下,备泵的进口管线容易积灰,通过分析和技改,为激冷水泵P1204加了连通管,解决了激冷水泵P1204倒泵造成激冷水量下降影响气化炉负荷的问题。
(3)由于气化炉激冷水管线和排黑水管线太长,且中间没有开口,无法彻底清洗管线,他对气化炉激冷水管线和排黑水管线清洗进行了工艺优化工作,解决管线较难清洗的问题。
(4)气化炉操作过程中炉温高,会造成炉砖磨损严重,他通过对气化炉操作的工艺优化,延长气化炉运行周期。同时,三台气化炉换筒体砖期间,气化炉的严格操作保证了系统长周期满负荷运行。
(5)渣池泵和沉降槽给料泵的变频改造,节电40%左右。
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李亚民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就是集体。李亚民敬业奉献、乐于助人、积极靠近党组织2013年7月光荣的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持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自己与先进的思想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向同事们学习,做同事们的榜样。
徐守冀
扎根基层 支农助小 做开发性金融的践行者
——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徐守冀参评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徐守冀同志担任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行长以来,在鄂尔多斯地区经济下行期,提出“全力保全存量,科学发展增量”的发展思路,在防控、化解风险和维护地区诚信环境方面,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推进基层民生金融业务发展,提振了银行业的信心,为县域经济示范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坚持定位,创新模式,助力县域经济示范区
徐守冀同志根据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将达拉特旗建成“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地区规划,以“市场调研,助推业务”的发展思路,整体推进我行业务发展。为此,我行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指导,开展对达拉特旗的市场调研工作。市场调研工作分为乡镇、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三个工作小组。
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徐守冀同志带领我行员工走进8个乡镇、数百个中小企业、上千个商户开展金融合作,主动拜访达拉特旗农牧业局、农机局、产业办、乡镇政府,详细了解达拉特旗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农牧业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情况、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力度等多方面情况,主动参与党委、政府、旗领导及相关局走乡入户,摸清实地生产需求情况,探讨“政府及各委办局牵头—龙头企业带头、农户参与—基层政府实际组织—银行资金支持”的新模式,融资支持辖内农牧民、农牧业企业。
我行与达拉特旗农牧业局共同开发的“农牧业局+银行+农户”信贷模式,以财政补贴资金作为担保,由农牧业局向我行推荐,实现了银政农三方的合作、联动。该模式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和肯定,赠予我行写有“雪中送炭,冬里暖阳”锦旗,表示他们由衷的感谢。
截至2013年底,我行累计向达拉特旗三农和小微企业投放贷款超15亿元,支持6346个客户,覆盖了达拉特旗8个乡镇,4个示范区、园区。2013年,我行贷款增速14.6%,比同业平均水平高出11.7个百分点,成为同业科学合理逆的表率。
(二)立足实际,化解风险,助力地区金融稳定
在徐守冀同志带领下,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在风控、化解风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徐守冀同志要求我行全体人员牢固树立“保全资产为第一要务”的观念,指导全行采取多项措施,保证不良、逾期贷款的顺利回收。一是发挥母公司优势,利用开行内蒙古分行的政府组织资源、资金实力,通过开行与村镇银行的多方协调,股东单位的帮助,推动化解不良贷款项目;二是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策略,实时跟踪项目进度和资金流,严防死守,明确清收责任。
在防范和打击恶意逃费债务方面,徐守冀同志要求我行员工要采取多种方法,防范和打击恶意逃废债务。一是我行积极参加由达拉特旗旗委、政府牵头成立,法院、公安等司法机构参与的打击恶意逃费债务小组。二是采取密切跟踪、专人跟进的措施,成功防范华祥化工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在我行发现华祥化工公司出现恶意逃费债务行为后,我行经过多方协调、联系,促使第三方成功收购华祥化工公司并承接对我行的债务,通过这种方法,既保证华祥化工公司的正常运转,又保证了我行资金的顺利回收。
2013年,成功化解富田农资、升泰商贸2笔不良贷款,共计879.98万元,成功回收214笔逾期本金,共计5967.61万元,涉及214个客户;成功回收48笔逾期利息,共计739.64万元,涉及31个客户。通过积极的努力,我行不良贷款率为0.62%,成为维护地区金融环境、防范风险的一枝独秀。在鄂尔多斯银监分局监管工作会议上,我行在化解不良和逾期贷款方面得到了肯定和表扬。
(三)创新机制,打造队伍,加强我行内部建设
徐守冀同志来到村镇银行之初,就将制度、机制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我行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013年共修订了包括综合业务、考勤管理、差旅费管理在内的10余项制度。在考核制度方面,将外围环境及我行整体发展水平与考核挂钩,保证考核机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会议制度方面,本着从“开短会,重内容,办实事”出发,创新我行会议制度,有效提升会议实效性。在办公用品制度方面,实行全行办公用品包干制。截至2013年12月底,办公费用相比同期节约40%,日常开销相比同期节约60%。同时,在办公车辆使用、接待等多方面实现费用的节约。
徐守冀同志建立“客户至上、爱行如家、扎根沃土、实现自我、创建一流”的二十字方针,培训和教育全行,统一思想。首先从员工的思想教育入手,注重树立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组织新老员工座谈会,发挥老员工在思想素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的优势,做好向新员工的“传、帮、带”。最后,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包括三八妇女节活动、庆七一羽毛球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素质。
作为国家开发银行连续三年被总行评为优秀的基层一线员工,徐守冀同志正在用激情、汗水、热情谱写一篇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绚丽的华章。在徐守冀同志的带领下,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必将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和小微融资难题的桥头阵地,成为建设达拉特旗的金融主力军,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目标的有力基石。
杨树森
杨树森,蒙古族,今年61岁,是吉格斯太镇梁家圪堵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却被当地群众称为“致富能手”。在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的先进典型。有人说他:“你老也老了,整那么多钱管够自己花了,还要瞎忙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结合实际工作,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激励自己奋勇向前,积极进取的动力,争做“创先争优”活动的带头人。
他是七口之家的顶梁柱,在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眼中,父亲就是一座山,因为他从来不服输,怀揣梦想,勇往直前!他说,我就是个农民,中国八亿农民里最普通的一员,18岁就当上了生产队队长,半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一年年土地由绿变黄,由黄变绿,有感情哪。我就想在农业上有所作为,哪怕从60岁开始也不晚!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杨树森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书山有路勤为径”,杨树森从来都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一有空闲,他就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用理论武装头脑,在工作中积极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时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党员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总是本着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的信念,努力工作,积极贡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 认真执行党的决定,努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服从组织分配,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他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边优秀的党员、群众为榜样,努力学习荣辱观理论,深刻理解荣辱观内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时刻向着优秀党员的队伍靠拢,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主动地宣传和贯彻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起到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二、认真搞好项目投资,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出去20多年的杨树森,开煤矿赚了不少钱,按常理,年近60岁的人不会再去艰苦创业,但是他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有钱了,开上小汽车了,可村里的乡亲们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收入不到20000元,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他下定决心要为村里人做点什么,为家乡做点什么,这不,正好赶上国家政策的扶持,2010年秋天,投资3000万元,他开始征地、盖大棚、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2011年一开春,村里人就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了,而且周边地区的商贩们也争相来购买蔬菜。刚开始,村民们不理解,也不能接受他的想法,有人曾多次问他万一没人种你的大棚怎么办,万一种下这么多菜卖不出去怎么办,万一赔了怎么办……杨树森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但是他是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是他唯一的信念。他肯定的说,不会赔。第一批蔬菜其实是他的试验品,没想到给他开了好头,他不用再那么费劲地挨家挨户去劝说村民们去种他的大棚,如今,村民们自觉主动地来找他承包大棚。村民们害怕赔本,杨树森每月每亩大棚给他们发500元工资,卖出每斤提成3-5角,这样,村民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0000元。
2011年5月中旬,吉格斯太镇梁家圪堵村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杨树森要投资建渔场了!开工的那一天,村民们竞相围观,叫好连连,因为大家又看到了一条致富的阳光大道。
杨树森的渔场项目集养殖销售旅游休闲为一体,占地3000亩,计划投资3600万元,品种包括鲤鱼、鲢鱼、鲶鱼、鲫鱼等。
项目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吸纳周边农户入股经营,走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助农增收之路,集中打造示范养殖、生态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生态观光旅游园区。
项目年可产鲜鱼100万公斤,实现产值2400万元。利用地理优势,产品将远销蒙古、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地区,经济效益更为可观。解决当地10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渔场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仿佛已经看到蓝天碧水,鱼儿欢唱,游人尽兴,而村民的腰包一日鼓胜一日。
三、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以优秀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做为一名普通党员,杨树森同志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警觉,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党员,党员在工作面前怎样去想,怎样去说,怎样去做,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力、义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时刻保持自身的纯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创先争优活动点多面广,时间长,跨度大,活动对象主要在基层,如何确保参加活动全方位,就要抓住关键环节,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业务工作及当前的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先争优就应体现在工作中,脱离实际,无从谈起,他是这样理解的,更是这样做的。
杨树森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廉颇老矣?他的回答永远都是“不!”,坚定而铿锵。每当提起杨树森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武顺先
无私的奉献 永恒的追求 ——记武顺先同志感人事迹
武顺先,男,汉族,出生于1956年7月,群众,现为环卫局一线工人。
多年来,武顺先同志始终怀着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深深热爱,认真学习党的知识和理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以指导工作实践,确保工作的正确和高效。一名环卫工作者,三十年如一日,工作上孜孜不倦,业务上精益求精,用自己勤劳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实现着不求名利、但求奉献的承诺,将平凡的工作擢升为非凡的佳话,为树林召镇环卫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谱写着一曲无悔的人生。
大家都知道,从事环卫工作是一项起早贪黑、又脏又累的工作,他每天早出晚归,勤奋工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冬顶严寒,夏冒酷署。一天下来浑身累得散了架似的,而且全身充满异味。
2010年12月的一天,由于天气冷而他又起得太早,被严寒冻出了感冒。按说他可以躺在家里歇上一两天,可是,当他想到当时正是非常时期,许多冰冻垃圾需要清理,不少公厕需要人工清掏。他只是买了几包感冒药,硬是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一直坚持工作。他的这种不计名利、不辞劳苦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很多管理人员自觉加班加点、早出晚归,披星星戴月亮地努力工作。辛勤的付出终有喜人的回报,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环卫工作得到了显著提高。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赞誉。
“爱岗敬业”用到武顺先同志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自从事环卫工作以来,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对工作严格要求在整个环卫局出了名。经常深入工作第一线,成天与垃圾、粪便打交道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脏、臭、累一般人难以接受。但武顺先同志却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年到头工作很劳累、很辛苦,全年没有一个休息日,而且经常起三更睡半夜。由于武顺先同志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又善于对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梳理,因而经他总结提炼出来的先进工作经验或工作模式,总是能有力地促进工作效果与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我旗环卫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活着总有追求。有人追求享受,有人追求刺激,有人追求安逸,有人追求虚荣,有人追求奉献。武顺先同志就是一个不懈追求奉献的人,他始终心系环卫事业,用自己辛勤的付出尽力为广大居民创造干净舒适的环境。从他从事环卫工作的那天起,就把环卫工作看成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心扑在环卫事业上。对于环卫这样的脏、累工作来说,一个人干好一段时间的工作能够做到,难的是坚持不懈的将工作做得人人称道。武顺先同志就是一个始终坚持将工作做得最好的人。他常说:“要干好环卫工作,就意味着要顶朝霞、沐星辰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一名环卫工作者,我觉得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造就了一名出色的环卫工作者。武顺先同志是平凡的,但同时也是令人敬佩的,他的自强、自立、敬业、奉献,都让我们感动。
作为一名环卫工作者,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是勇敢地站在排险解难的风口浪尖。2009年初,毛连圪卜污水库发生决口,上级要求环卫局派人前往抢险。武顺先同志主动要求前去抢险。在抢险现场,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哪里有重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看到他长时间连续奋战在抢险工作中,同志们都劝他休息一下再干。他说:“在这种时候哪能休息,我恨不得自己再生出两只手来,投入到抢险工作中”。于是仍然坚守抢险岗位。发生在武顺先同志身上的类似事例还有很多。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无私、无畏、拼搏、奉献的精神,展现了一个环卫工作者的精神风采和人生追求。
武顺先同志经常这样说:“很多人的一生是这样的,不是我们想干什么就一定能干什么,更多的时候,是社会选择我们,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任何一项工作都得有人来做,这样社会才能正常运转,才能不断发展与进步。因此,无论我们干什么工作都是社会的需要,只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就意味着为社会做了贡献。所以,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正视现实,勇敢地去面对。要做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活得充实才好。”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以一个一线工人的优秀品质和满腔热情,无怨无悔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正在谱写着一曲动人的青春赞歌,以丰硕的工作成果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诺言。
姜勇
创业者的足迹
——记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姜勇
姜勇,男,46岁,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达拉特分公司(以下简称亿利达拉特分公司)总经理,是一名心系企业、真抓实干,并且勇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共产党员。该同志曾荣获达拉特旗技术能手、亿利资源集团金牌员工、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姜勇同志扎根化工生产一线近二十年,有着丰富的化工生产及管理经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信念坚定、品德高尚、业绩突出,长期致力于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工作,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使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先后有来自以色列、阿拉伯国家等国际专业人士和国内的十几家代表团到厂参观学习,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树立了行业标杆。
2013年,在全行业普遍减产、亏损的大环境下,他带领企业逆势而上,实现上缴利税8367万元,解决了当地近千人的就业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企业经营的“拓荒者”,更是是社会忠诚的“绿色卫士”。
一、致力环保改革、履行社会责任
对于电石行业而言,环保工作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对此,姜勇同志带领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和各级政府“关小上大”的工作要求,于2010—2013年先后淘汰6台高耗能、高污染电石炉,严格执行“三废”排放标准,配套建设石灰窑项目,实现了电石炉炉气的综合利用。与此同时,为切实将环保工作抓牢抓实,姜勇同志经过多次考察和实地调研,将公司一期项目设计的37台除尘器增加至54台,并投入3000多万元,一举解决了碳材干燥和出炉除尘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使其集气率达到了99.8%以上,实现了粉尘固废物减排22800吨/年。对此,自治区环保厅验收专家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为电石清洁生产的新标准进行全行业推广。
二、积极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减排工作既是深入贯彻国家政策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姜勇同志带领的团队创新思路,大胆改革,创新性地引进合同能源管理、着手实施了节能水泵等近十项节能技改项目,全年节约标准煤2220吨。对此,自治区经委在对自治区百家大型企业专项节能检查中,给予了企业10万元的专项资金奖励。
三、以人为本,全面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姜勇同志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始终要求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大力气、大功夫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狠抓安全环保责任制的落实,强化源头控制和操作执行,突出专项监管,加强应急管理,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和考核兑现,严格执行安全“三级”隐患排查与治理,切实有效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同时,姜勇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安全一票否决”管理制度,对安全问题“零容忍”,亲自开展安全案例培训、切实履行安全环保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在全公司营造出安全环保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目前企业已通过“三级”标准化验收和“三标”体系审核。2013年,企业实现了零污染、零事故、零伤害的“三个零”安全工作目标,安全工作的基础更加牢固。
四、履职尽责不计得失,汗水挥洒生产一线
姜勇同志从事化工生产管理近二十年,有着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电石生产对环保装置连续性工作有着非常高要求,为彻底解决环保达标工作,他吃在厂区,住在厂区,不知疲倦地坚守生产一线,无论走到那里,他总是冲在生产最前沿,带领广大员工大刀阔斧地抓生产,堵漏洞,他是所有员工心中的“主心骨”和“技术通”。2013年6月12日,由于设备出现突发故障,生产工作出现局部瘫痪。他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生产现场,连夜组织人手进行设备抢修,亲自带领员工在炉子旁边吊装设备。当时,电石炉周围的作业温度高达40度以上,在高温的烘烤下,不一会儿他全身就被汗水湿透,可为了抢修设备赶生产,他硬是在那里坚守了两个班次,周围的同事劝他回去休息一会,他却坚定地说“我不要紧,先保证设备可以送电,别耽误生产”。一直以来,他都是用自己的执著和对工作的热情感染着周围的同事们,不断提升着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亿利达拉特分公司的生产工艺、设备装置也在不断改进、优化。一年来,姜勇同志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一次次技术攻关,先后实施完成了白灰粉成球、水泵节能、净化、除尘筛分改造等8项技改项目,累计降低生产成本2081万元,充分保障了生产安全,有效改善了作业环境,在行业内树立了典范,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姜勇同志忠诚企业,情系生产,他把自己的所有心血和精力奉献给了所钟爱的事业。他几乎没有休息日,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论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生产一线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就像一名卫士,终日守护着企业生产。
过去的一年中,在姜勇同志的带领下,亿利达拉特分公司全体员工努力拼搏,勇于进取,生产装置全年保持安全、高效运转,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五、注重执行,全面深化基础管理工作
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使姜勇同志认识到:基础管理是现代化企业长远发展的不二法宝,更是加强企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他提出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关键环节为重点,以强化执行为保障,将基础管理理念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初步形成“以制度规范行为,以量化指标明确职责,以考核激励强化执行”的管理模式。2013年,企业通过夯实基础管理,节约生产成本2677万元,其中采购成本较预计降低了19%,企业管控能力和基础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关爱员工,积极为企业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姜勇同志十分重视和谐企业建设,关注职工利益和诉求,并坚持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同步提升。2013年,企业为全体员工基本工资整体上调8%,并提高了福利标准。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集团公司党组要求,企业大力实施人文关怀,先后开展了防暑降温、生日关怀、健康体检、婚丧嫁娶慰问、职工子女入学、扶贫帮困等一系列贴近员工生活、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工作。特别是为了切实解决员工“安家”问题,姜勇同志多方协调,克服诸多困难,积极为员工争取政府保障用房251套,使员工充分感受到了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关怀。
此外,姜勇同志还带领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设立了职工爱心物资室,广泛发动全员爱心捐赠,截止到目前,已向贫困地区老人、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捐赠各类衣物、书籍2000余件,同时开展了汶川地震爱心募捐,定期慰问社区贫困人群,“博爱一日捐”捐助贫困大学生等活动,得到了达拉特旗、开发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七、不断淬炼,持续学习全面成长
打铁更要自身硬,姜勇同志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打造具有组织活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树立了榜样。
在思想方面,姜勇同志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政治责任感强、思想觉悟较高;在道德品格方面,他自觉不断加强自我修炼,注重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性格;在工作方面,他是企业前进的领袖,员工行动的导师。作为企业的领路人,他理论素质强、管理水平高,戒骄戒躁、谦虚好学,知人善任、敢于放权,以身作则影响和凝聚着广大员工;在作风方面,他不断加强自我修炼,洁身自好、勤俭自律、正派和善、坚持原则;在学习方面,他善于思考、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通过亲自授讲,着力培养“道德、素质、技能”兼备的高素质团队,并对周边地区的进城务工农民进行专业技能系列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适应社会。
面对一个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姜勇同志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躺在功劳薄上,而是多次参加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理事会议,积极向国内乃至全球先进电石企业学习取经,认真剖析电石行业发展趋势,努力寻求新的突破、新的发展,为实现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电石企业一路前行。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自行。姜勇同志不断追求自我成长,激发企业焕发组织活力,产生巨大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一名既“接地气”,又“望得远”的优秀企业管理者。如今,他所带领的企业乘势而上,奋斗不止,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蒙古而不懈努力。
徐美林
为了大地的丰收
——达拉特旗供销社下岗职工徐美林自主创业纪实
在达拉特旗农村,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开着一辆白色面包车,行驶在田间。时不时停下车,走入田里,一会摸摸庄稼的叶子,一会刨刨庄稼的根茎,有时还抓把地里的泥土闻一闻,用嘴尝一尝……正在劳动的农民朋友一看到她,都会围过来,问长问短:今年种啥能赚钱,如何科学施肥,种蔬菜该如何防治病虫草害,如何使用化学除草剂。还要请她到自己的地里给指导指导,诊断诊断。她就是被当地农民称为“庄稼人的活财神”的农民技师徐美林。
(一)艰辛创业度难关
徐美林原是白泥井供销社农资科技服务站的农资农技推广员、植物医生。1993年,徐美林所在的供销社系统实行转制,徐美林和丈夫双双下岗了。下岗后,她失业不失志,不等不靠,自筹资金5000元在白泥井镇开了一个副食百货批发部,由徐美林打理经营,丈夫开展农副产品购销和化肥农药等农资贩运,还耕种着8亩试验田。他们起早贪晚,风里雨里,忙个不停。生意做的越来越火,一年干下来,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还有一定盈余。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年仅19岁的妹妹患了鼻咽癌,丈夫只能停下生意,和弟弟开始为妹妹治病,东胜、包头、呼市、北京、走遍所有大医院,花了近10万元,可妹妹的病还是一天比一天恶化。屋露偏遭连阴雨,1995年8月5日,婆母给小妹陪床时在亲威家住宿,不慎煤气中毒去逝,小妹也在十几天后离开了人世。痛失双亲,就像晴天霹雳,使一家人痛不欲生。
面对这飞来横祸,一向性格豁达大度的徐美林变的沉默寡言了,她望着家中年迈多病的公公与幼小的儿子女儿,生意停业,为了给小妹看病还欠下8万元外债,生活没有了着落。今后的日子怎过?
1996年,徐美林和丈夫忍痛卖掉了自己的住房和门市部,举家搬回了达拉特旗旗府所在地树林召镇,在镇郊租了一间店铺,又和镇内的大批发商讲了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协商,赊购了副食、百货、化肥等商品开了一个门市部。并贷款8000元买了一辆柴油三轮车,开始了他们艰辛的二次创业。无论市场如何风吹浪打,徐美林恨下一条心,始终以诚信为本,以薄利多销,送货上门,真心待人,热情服务为经营理念,生意又一次红火起来,徐美林精心打理门市部,丈夫开着三轮车送货,他们跑遍了达拉特旗的滩里梁外,十几年行程40多万公里,定货本记了百余本。运送货物千余吨,他们诚实守信,办事认真,买卖公平,热情周到,很多人都认识这个开着三轮车送货的好货郎。把他当成自家人,有什么事都愿托付给他们。徐美林常对乡亲们说:“您缺什么,言语一声,我尽力办到。”
(二)科技兴农敬诚心
在经营门市部、送货下乡的过程中,徐美林耳闻目睹当地农民因不懂农业科技知识,长期单一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增产不增收,加上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认识不足,一到高发季节,乱买农药,滥用农药,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加大了农业成本和农药残留,污染环境,同时,因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人畜中毒。农作物药害肥害时有发生。徐美林暗自思量,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自己虽不是科班出身的农业技术人员,但在供销社农资站工作的十几年,通过学习也知道一些相关知识,为什么不能用过去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帮助农民致富呢?况且,副食百货零售生意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农资科技服务在达旗还是一个空白,说不定在这方面下一定的工夫,还能再闯出一片新天地呢。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再增加一个项目,供应农资,宣传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说干就干,鲁鹏程在平时的送货过程中通过与农民拉家常,搞座谈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所需,并购买了《庄稼医生手册》、《农村实用新技术手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图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学》等书籍,认真自学,还自费到中国农业大学进修学习,通过考试,获得了农业部频发的《植保员资格证》。
1999年,达拉特旗首家个体农资科技推广服务实体——达拉特旗鹏程农资科技服务部(庄稼医院)在工商局注册,开张营业了。为了集中精力搞好农资科技服务工作,他们放弃了副食百货零售业务。刚开始,当他们给一些农民宣传农业新技术,推广农资新产品时,好多农民听着新鲜,有时就问他们:过去只见你们卖副食百货,没听说你们干过农业,你们种过地?懂得如何施肥、下种,如何管理吗?你们搞宣传,是为了宣传你们经销的产品,是为了卖肥卖药吧!针对这些问题,徐美林夫妇没有灰心,除了耐心的讲解和说服,还找了很多懂种田,爱科学而且与自己关系较好又诚实的农民朋友,无偿把良种和配好的肥料送给他们搞小面积试验。在病虫草害高发季节,徐美林和丈夫顶着烈日酷暑,亲自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喷药防治,指导他们科学用肥用药。
2003年春天,徐美林和树林召李快村张四圪卜社云文亮等十二户农民签订协议,搞了200亩玉米制种田测土平衡施肥试验示范。他三天两头往张四圪卜跑,取土样,做化验,配肥,并把配好的肥送到农户家中,还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了“制种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操作规程”发给农户。秋天制种玉米获得了亩产1000斤的好收成。每亩地比常规种植办法多产200多斤,旗科协和供销社领导为此专门招开了现场观摩座谈会。云文亮高兴的说:“徐美林夫妇为我们玉米制种、增收致富立了一大功,他们推广的科学种田、配方施肥技术简单明了、实用、省钱,增产增收,真是咱庄稼人的活财神。”
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好多农民认识到徐美林夫妇不仅送货搞商品经营,还懂农业技术。这样找他们的人越来越多。三乡五里的农户都愿到他们的服务部来买农资,咨询农业技术。他们夫妇还贷款投资20万元购买了一辆面包车,配备了测土仪、影碟机、电视机等影像设备和80套各种粮经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光盘,利用“三八”节、乡村物资交流大会、“七一”建党节等节日开展义务宣传推广,还把自己学到的和通过试验取得的经验编成传单免费发给农民。
(三)创业“三农”结硕果
从下岗至今,徐美林始终把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做为自己创业拼搏的主战场,把“科技兴农、富民兴业”做为创业宗旨,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努力拼搏、自主创业”的方向,以引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农资高科技新产品为突破口,在农村积极开展农业高新科技知识推广宣传服务,同时经营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商品。解决了自己就业的同时也带动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徐美林义务宣传农业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的事迹,引起了达旗科技局、科学技术协会和各乡镇政府及农技站的重视。从2000年起,全旗各乡镇苏木都纷纷邀请她去讲课、培训、指导。
在宣传推广的同时,她积极为当地政府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言献策,先后在树林召镇、昭君镇、吉格斯太镇引进小香瓜、甜椒、西瓜、酿酒高粱等经济类作物进行种植,并进行跟踪服务。
为了防治农田杂草,减轻劳动强度,她引进20多种农作物除草剂,指导农民使用,解决了夏季农田除草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使达旗农田化学除草达到全覆盖,当地农民高兴的说:“徐美林才是我们的知心人”。
她还想方设法引导农民闯市场、打品牌,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壮大农村经济。协助当地农民组建协会、专业合作社来提升农民在市场上的话语权。
目前,“四村小香瓜”、“沙圪堵长香米”、“吉格斯太西瓜”、“敖包梁山地虫草鸡”等特色农副产品已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并成功打入了包头、呼和浩特、北京、上海、武汉等市场。
十几年来,徐美林夫妇义务在全旗各乡镇举办各类农牧业科技培训会(班)近千余次,培训农牧民8万余人次,免费发放科普资料8万余份。引进推广优质高效无公害农资145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累计375万余亩。发起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发起创办山地虫草鸡养殖协会1个;协助组建无公害蔬菜种植协会2个;沙棘产业协会1个;建设生态养鸡基地一个;发展带动农民养鸡户3500余户,无公害蔬菜种植户3450户。每年帮助农民销售鸡肉20吨,鸡蛋10万枚。为养鸡户代购代育雏鸡15万只,代销各类蔬菜、农副产品500余吨。累计供应各类优质化肥120万余吨,农药450余吨,农作物良种36万公斤,农地膜1240余吨。为了方便广大农牧民购买农资,还在全旗8个镇(苏木)设立农资科技服务站8个,村级服务点36个,吸收安置37名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就业。
在做好农资科技服务工作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助残扶困活动。2007年到2008年,他们共拿出七万五千元现金,为白泥井镇敖包梁、盐店、马场壕等地区共195个残疾人贫困户、215户农牧民,购买雏鸡50000余只。帮助他们发展养鸡事业。为他们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其善举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及旗残联等单位的肯定。
(四)珍视荣誉,认真履职
2007年徐美林被推荐政协委员后,非常珍惜政协委员这份荣誉,深感担任政协委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了有效的开展工作,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除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学习,积极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农资科技系列化服务外。还在政协倡导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制定了《达拉特旗鹏程农资科技服务部开展‘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活动计划》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承诺书》。充分利用政协、妇联、农牧业局、科协等单位举办的送科技、医疗、文化下乡的机会,对广大农牧民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节能减排与科学施肥 ”“无公害蔬菜种植与管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化学除草”等培训,为了使农资科技服务做到“下的去,留的住,用的上,尽可能方便农民、服务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常年开办流动“科普惠农公益大讲堂”,为农民传授农业技术,指导生产。每期培训都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知识贯穿始终。通过宣传培训,在广大农牧民中间引起强烈反响,使广大农牧民充分认识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实施农田化学除草,引进种植农作物优良新品种,不仅能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同时也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履行职责过程中,徐美林积极主动,深入乡村主动了解社情名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有效利用土地,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种植结构的提案》、《关于加强达拉特旗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的提案》、《关于加强农资市场整顿与管理的建议》、《关于用水企业要尽快停止抽取树林召镇区周边地下水的提案》,得到了旗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自主创业的十多年里,徐美林守法经营、诚实守信、依法纳税。通过辛勤的努力,践行着自主创业、服务三农,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梦想。作为下岗职工,徐美林下岗不失志,面对困难和挑战,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走自主创业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农村适用科技人员,他们走遍了达拉旗的村村社社,为农牧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市场经验,送去了优质的农资商品;作为政协委员,她认真履职,大胆建言献策,积极反应社情民意,立足本职,服务百姓。因此,这里的农民也因观念的转变,逐步优化了产业结构,走向市场,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她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赞扬。
1999年,徐美林被达旗工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评为光彩之星;
2000年,达旗鹏程农资科技服务部被达拉特旗供销社联合社吸纳为社员社;
2003年,徐美林被达旗科技局推举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举办的技术经纪人 资格培训,获得了《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被鄂尔多斯科技协会吸收为会员;
2004年,服务部被鄂尔多斯供销社联合社评为2003年度支农先进专业社;
2005年,徐美林光荣出席鄂尔多斯市妇联举行的“双学双比表彰大会”,荣获全市“十大农村创业女企业家”荣誉称号;同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李春生副主任视察了达旗鹏程农资科技服务部,对徐美林坚持服务三农自强不息,诚信经营的做法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2006年2月,服务部被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评为专业合作社支农先进单位; 2006年3月,徐美林被达旗科技局特聘为农业科技特派员;
2007年11月至今,政协达拉特旗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2008年11月,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评为“创业之星”
2009年2月,被政协达拉特旗委员会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2009年12月,她所领办的敖包梁山地虫草鸡养殖协会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2009年5月,达拉特旗鹏程农资科技服务部被达拉特旗消费者协会评为(2009--2011)诚信单位。
薛永光
薛永光,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二狗湾村六社农民,今年49岁的他,有一种敢干、敢试的创业精神。早在200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承包了300亩低洼田、550多亩荒沙地,从事紫花苜蓿种植和肉羊养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市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
薛永刚从2000年开始从事肉羊养殖,当时只有100多平米简易棚圈和30多只基础母羊,养殖效益很少,但就是这一点利润让他看到了发展肉羊养殖的希望,因为他发现把粮食转变为畜产品再出售,比单一出售粮食产生的利润要增加不少,但由于养殖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养殖规模和效益一直上不去,发展缓慢。2007年他看到国家政策对农牧业支持很大,毅然筹资八十多万元扩建了标准化的棚圈8000平方米,饲养基础母羊500多只,当年,育肥出栏肉羊1500多只,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加坚定了薛永光发展肉羊养殖的信念。但是,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管理技术成了问题,他只好一边摸索一边学,积极参加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班,书上没有的就找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来的学习和养殖中自已摸索的经验,薛永刚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羊专家。无论饲料配制、接羔保育、疫病防治还是市场销售都是行家里手。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在旗农牧业部门帮助下,他又引进了优质肉用种公羊德美和无角道赛特进行品种改良,经改良后的肉羊具有肉质好、增重快等优点。薛永光将优质羔羊经过免疫、驱虫、健胃后出售给养羊户,老百姓买回家后成活率高,好饲养。每到养殖户补栏季节,他家的羔羊供不应求。
他自已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动周边农牧民一同致富,优其是郝方树和齐少军,在他的帮助下也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付出必有回报,薛永光走出了一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路,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2004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达拉特旗第十一届委员、2007年被选为拉特旗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2011年为了带动更多的农牧民致富,也为了给周边城市提供更多的优质羊肉,他又创办了拉特旗众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周边群众建立“基地+农户”的合作关系,合作社实行“五统一”服务。“五统一”就是统一提供市场行情、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销售。有了合作社提供的优质种羊、先进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乡亲们发展肉羊养殖的积极性更高了。几年来,合作社已发展带动周边农牧民40多户从事肉羊养殖,户均年收益达到5多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薛永光摸索出一条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坚持农牧结合、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充分利用种养业资源和产品可循环利用的特点,促进种养业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养殖业、种植业的协调发展。2012年,薛永光又投资20多万元购置中型拖拉机一台、打捆机一台、割草机一台、搂草机一台,享受了国家的农机具补贴政策7万多元,这些机械的应用,加大了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为更好发展肉羊养殖奠定了基础,也让薛永光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他的合作社。
致富不忘乡亲。薛永光作为一个农民,作为一名养殖带头人,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自己养羊富了,不能忘记大家,忘记那些在致富路上奔走的老百姓。十多年来,他把自己所掌握养羊本领手把手地教给许多养羊户,帮助他们选购育种,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技术,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周边地区经他帮扶的养羊户40多户,养羊最多的一户羊存栏1000多只,效益最好的农户一年可盈利30多万元,户均盈利在5多万元。
“干事业要有恒心、决心,更要有信心。”这是薛永光口头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养羊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他是一名成功者,不仅自己养羊致富,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周边的乡亲们共同致富,也带动了当地养羊业的迅猛发展,他的成功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薛永光十多年的养羊之路证明: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是成就事业的保证。
我们坚信:薛永光的养羊事业明天会更好,会有更多的养羊户跟着他发家致富。
霍强
在树林召镇区川流不息的210主干道上,有一辆悬挂着“先进车组”锦旗的公交车,车上有一位面容亲和、常带微笑的驾驶员,把真诚的关怀、体贴的服务送给了千千万万的乘客。他就是公交驾驶员霍强。
霍强于1995年公交公司成立起就在公交公司工作,最初的岗位是修理学徒工。学徒期间他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不管遇到大小毛病他都认真地跟师傅请教,认真钻研分析各种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最佳的修理方法,很快他就能独立完成修理任务了。经他修理过的故障车辆几乎没有返修的,司机们都愿意找他修车。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出车,别的修理车间工人早已下班了,他却要忙到半夜才回家。那时候,因为修理车间条件有限,每到冬天的时候,修理工的手脚常常被冻裂,所以冬天修理工都是能推就推,不愿工作,但霍强从不推辞,只要有驾驶员来找他修车,他从没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工作。
技术的长进源于刻苦的钻研,后来在公司实行“油改气”的环保节能行动中,他担当起了技术攻关重任,和聘请的工程师一道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成功的在公司所有公交车上实施了“油改气”,每年为公司解决燃料资金近百万元,而且实现的环保社会价值更是难以估计。他成为了公司有名的技术能手。
2002年他正式成为一名专职公交驾驶员,十二年来一直在公交3路服务。那时,3路线北起大树湾,南至关碾房,途经马兰滩服务区和北国商城商业中心,是一条车流密集、客流不断的线路,是公交客运的“黄金通道”,更是一个向外地乘客展示达旗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乘客,霍强始终满怀热情,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热心为乘客提供服务,主动为乘客排忧解难,这让他的车组一年四季,春潮涌动。
安全行驶,给乘客一个平安的出行环境
把乘客平平安安送到他们所去的目的地,是公交驾驶员工作内容的核心。霍强深深懂得自己的工作职责,把安全两字融化到每天的工作中去,12年来他在4000多个工作日中,安全行驶里程近80万公里,做到了无一起责任事故,无一起乘客投诉。特别是在每年8月份的交流会期间,虽然每年的交流会只有短短的十天时间,但是这十天时间里每天运送的乘客数量是平时的三倍还多,驾驶员每天出车比平时早半小时,收车比平时迟2小时左右,不但开车时付出更多的艰辛,而且连吃饭喝水的时间也没有,这时候的霍强积极发挥出先进的示范作用,他率先垂范,服从调度,吃不上饭就用饼干充饥,车辆晚点,没时间上厕所就强忍口渴不喝水,尽力多跑趟,多载客,尽量把每一位乘客都安全送到目的地。
平时在开车的沿线途中,车再多、人再挤,霍强始终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把握安全要领,坚持做到谨慎耐心,平稳驾驶,有时站点上人多车多,规范停靠有不少客观困难,但他仍坚持做到细心观察,慢车进站,停靠规范,停稳后再开门,再上客,保证站点上的乘客都能乘上车。霍强常说:210国道上交通拥阻严重,道路情况复杂,我们公交驾驶员一定要以乘客为中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走好路,转好弯,停好站,避免事故发生。
关爱他人,给乘客一个温馨的服务环境
实施无人售票车后,驾驶员的工作范围扩大了,除了安全行车这一要素之外,还担当起服务员的许多职能,经过多年的摸索,霍强总结归纳出一套“四心、四勤、四主动”的体贴服务工作法:“四心”是对外地乘客耐心,对老弱乘客关心,对问询乘客热心,对驾驶车辆细心。“四勤”是脑勤多思,眼勤多看,耳勤多听,手勤多做。“四主动”是主动问候乘客,主动导乘导游,主动扶老携幼,主动排忧解难。为了照顾好年老体弱的乘客,霍强把“四心”服务中的“对老弱乘客关心”又具体化为“五个要”:第一,进站时候要观察,看到有老人候车要心中有数,以免发生站台拥挤伤及老人;第二,上车时候要注意,老人动作比较迟缓,要请老人上车当心慢走;第三,车厢里面要招呼,及时帮助老人落实座位,同时询问他们下车地点,以便掌握动态;第四,行驶途中要小心,避免紧急刹车,预防客伤殃及老人;第五,老人下车要耐心,停好车再招呼他们下车,然后确定他们已经安全下了车才关门,不急不忙。他还制定了一套服务“三语”程序:上车有问候语、途中有机动语、下车有提醒语。
钻研技能,给乘客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乘客,让乘客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霍强10多年如一日,养成了爱车的好习惯。他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岗,在出场前认真作好车辆的例保工作,把驾驶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仪表板、挡风玻璃擦得干干净净,补充好各种便民物品。回场后,他规范地作好例保工作,复查车辆的主要部件。有一次他觉得刹车有异样,就到车间找小修师傅帮忙。小修检查修理后,觉得没什么,但霍强态度坚决,要求小修再复查一下,小修拗不过他,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所有的安全部位,最后终于查到了病因,消除了隐患,这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当上驾驶员的他,原来的修理技术并没有丢掉,有一天,他开车起步时忽然车子发不出,喇叭、跳灯都没有,检查一下分火线,也是完好无损。他判断出问题出在总火上,一检查一修理,故障很快被他排除了。车上的乘客都称赞:“没想到这司机不光会开车还会修车!”
霍强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作为公司的先进车组,在快节奏的紧张工作中为乘客创造一种和谐、舒适、自然的乘车环境是我努力的方向”,在长期的实践中他总结出了几点心得:1、认真做好车辆的例行保养,积极配合并监督做好维修保养工作,良好的车况是安全行车、优质服务的前提;2、努力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操作规范到位,严格要求自己,做遵章守纪的模范;3、在车内配置方便袋等便民设施,加装后门监视器,提高乘客乘车的安全性及营运速度;4、保持车厢整洁干净,给乘客一个明亮、整洁、舒适的乘车环境;5、注意营运工作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尽量保持前后车距离均匀,提高整条线路的运行质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霍强为公交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2008年,他被公司评选为线路队长,开好车的同时还要协助公司经理管理车辆,安排高峰期调度车辆等工作,工作量增加了,他不但没有怨言,对工作却更加认真了。
自2005年起他就连续多年获得公司的先进个人及劳动模范称号。在荣誉面前,他依旧是那样朴实无华,他说,“其实我和所有的公交车驾驶员都一样,做的都是些平凡的事。